第(1/3)页 舒瑾往前走了两步又侧眸看身后的卫灵儿和卫昭。 卫灵儿当即会意, 牵着卫昭走到舒瑾前面去,舒瑾这才抬脚跟上了。 这条路因是卫灵儿之前来的路。 且叫杏花的小丫鬟反应过来,继续小跑到前面去帮他们引路, 便不至于走到不该去的地方。 走得一阵,林盛被他们抛在身后。 卫灵儿见前面几株高大香樟树, 树荫浓密,便牵着卫昭走过去。 海棠知道卫灵儿和舒瑾定然有话要说, 机灵拉上叫杏花的小丫鬟往别处去, 把这片清凉树荫留给他们。舒瑾也已走到香樟树下, 安静看着卫灵儿转过身来。 “多谢大表哥帮我解围。” 卫灵儿微笑对舒瑾说过一句, 才问,“大表哥怎么忽然带枣儿来赴宴了?” 她低头又去看一看卫昭,再次确认弟弟没有哪里看起来不舒服。 弟弟也从不是会闹着要出门玩的性子…… 那么, 大概是舒瑾自己想来赴宴。 觉得把卫昭留在府里不合适, 故而一并带上。 舒瑾负手而立,不待解释,卫昭已经晃一晃卫灵儿的手说:“姐姐,我把功课都做好了,大表哥帮我检查过的。做完功课还练习了二十支射箭。” 卫灵儿含笑看着卫昭道:“我没有怀疑你不好好做功课。” 卫昭心虚,垂下小脑袋,不说话了。 卫灵儿抬起头来, 微笑看着舒瑾,明明没有继续追问, 却叫人感觉得出来她在等一个说法。 舒瑾一脸镇定, 给她“说法”。 “先时虽收到武安侯府的请帖,但未放在心上,便忘记这件事。你出门前送枣儿过来, 我才记起是武安侯世子的婚宴。我同世子有些旧交,索性过来贺喜,又不好将枣儿留在府中,便带上了她。” 言下之意,他想来,所以带“卫枣儿”一起来了。 卫灵儿当然没有什么可责怪的。 本来把弟弟送去扶风院便是麻烦他,他出门,把弟弟带上也是出于不放心。 更不提他来得及时,免她受林盛的纠缠。 “是我给大表哥添麻烦。” 卫灵儿微笑说,“枣儿便交给我罢,大表哥也好去吃酒席。” 舒瑾问:“你和枣儿回去找母亲?” “还是不了。”卫灵儿摇摇头,“我带枣儿去马车上等着吧,让海棠回去知会姨母一声便是。” 她突然带着一个妹妹出现在席间,终归是不怎么合适。 何况,她也不希望卫昭太受外人的瞩目。 舒瑾垂眸去看卫灵儿。 几息时间,他说:“我已同世子道贺过了,你若不回去吃酒席,可要先行回府,或是去市集上转一转?” 卫灵儿听言同样望向舒瑾。 舒瑾又道:“我乘马车过来的,停在外面。” 卫灵儿晓得这种场合,她无足轻重,提前离开也并不会怎么样。 想一想,她终是点头同意。 令海棠去知会过薛念兰一声以后,卫灵儿带着卫昭随舒瑾离开武安侯府。 宴席上的热闹顷刻间离得他们很远。 到底是邺京,寻常的日子市集上也有几分的喧闹。 虽然比不过佳节,但长街两侧卖各式各样东西的小摊一样不少。 舒瑾和卫灵儿并肩而走,中间隔着卫昭。 郎才女貌,引得行人纷纷侧目。 一名提着花篮卖花的老妇笑脸相迎,劝说道:“这位少爷,为少夫人买些漂亮的花儿回去罢。” “哪个小娘子不爱花呢?少夫人定然会开心的。” 她向舒瑾展示花篮里水灵灵的白栀子、红蔷薇、粉荷花…… 口中说着的话,俨然误以为舒瑾和卫灵儿乃一对夫妻。 卫灵儿脸上淡淡的笑因这两句话而有一瞬的凝滞。 舒瑾注意到了,对那老妇说:“这位是我的表妹,不是我的夫人。” 卫灵儿看一眼舒瑾,否认的话暂咽回肚子里。 老妇闻言,连忙改口:“原是表兄妹,怪我老糊涂,见二位郎才女貌,又带着个孩子,便以为……请公子小姐见谅。” 卫灵儿并不大想买花。 她低声道:“大表哥,我们走吧。” 他们绕过那老妇,继续往前走。 走出去一段路,卫灵儿却忍不住笑一声。 舒瑾瞥向她:“笑什么?” 卫灵儿稍微收敛笑意,轻叹:“也不知那老妇是如何认错的,许是故意那样说,想骗人买花。” “不说我的年纪,便是表哥的年纪,也难有个枣儿这么大的孩子。” “那种话徒增尴尬罢了,谁能乐意买她的花呢?” 舒瑾道:“我倒只担心表妹迁怒,若不否认,叫灵儿以为我是轻薄之人。” “这样的便宜,我也是不占的。” 是在解释为何会比她先一步否认那个老妇的话…… 卫灵儿心口微跳,又看一眼舒瑾,随之弯一弯眼睛,莞尔道:“大表哥在我心里,从来不是轻薄放荡之人。” “在我心里,大表哥洁身自好、品性高洁。” “所以大表哥不必有那样的担心。” 说话间恰走到一间卖纸墨笔砚的铺子前。 卫灵儿又道:“大表哥,我想带枣儿去买些纸笔。” 三个人便进去了那间铺子。 卫灵儿和往常一样,让卫昭自己去挑选喜欢的毛笔、笔筒、笔洗、笔架与砚台一类的东西。 文房用品,舒瑾是比卫灵儿和卫昭都更为了解一些的。 不过这会儿他没有多言,和卫灵儿一样,由着卫昭尽兴去挑选。 若按舒瑾的眼光,这些东西品质也都不够好。 但他同样晓得哪怕他愿意悉数相赠,灵儿也不想他这么做。 于是在一旁看着的舒瑾发现,“卫枣儿”在品味上全然不似一个小娘子的偏好。只是“卫枣儿”所学所思,本也与寻常小娘子不同,舒瑾未多深想,在挑选好之后,在卫灵儿之前,帮忙付了银钱。 卫灵儿朝他看过来。 舒瑾很淡定:“为自己的表妹买点儿这样的东西,总归没有什么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