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刘瑾翻盘不容情-《大明皇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李荣这厮向韩文使了眼色?”

    “千真万确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看清楚了?”

    “一清二楚,咱正好站在他对面。”

    “韩文便怎样?”

    ”韩文稍稍点头。大声说道:今海内民穷盗起,灾变日增,圣上轻弃万乘之尊,狎昵群小。文等为国家重臣,不能无言。“

    刘瑾冷笑一声:“李荣这下有话说了吧?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李公公笑了,他说:诸先生的奏疏以备述矣,身上,不过请各位宽以时日。”小太监答道。

    “众人怕不会就此罢休吧?”

    “他人皆无言,独王鏊王侍郎说:若圣上依然故我,奈何?”

    依然故我?刘瑾心道,你们把事情做绝了,皇上还会依然故我。这话他不会对下面人家讲,甚至不能对同伙讲。他只是问:“李荣怎样回答?是否信誓旦旦一方?”

    “刘公公料事如神。你公公说:难道我的头颈是铜铁锢之,不怕挨上一刀?国家之事,谁敢坏之?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冷笑。等小太监走了以后,刘瑾只开闲散人等,八个人坐在一起。

    “各位老哥,”刘瑾首先开口,“这帮人把我们称为“八虎”,是耶非耶?就看我们今日敢不敢吃人了!”

    张永一拍胸脯,说:“困兽犹斗!何况万兽之尊。”

    ”这才是好汉子的话!”刘瑾赞道,他看向罗祥,“罗哥,你打算去南京享福了?”

    “没有的事!”罗祥脸上有些羞赧。

    刘瑾又看向高凤:“高哥在南京的靠山很硬。是吧?所修之书,送走了吗?”

    “修了书,又怎样?”高凤态度强硬,“万岁爷让我们去,怎能不去?”

    “哼!树还没到,变作猢狲散。如何使得?”刘瑾不屑的说道,“我等八人为一体,你当同进同退,共荣共辱。”

    “刘哥说的在理,我们听你安排。”谷大用首先响应。他嗓门大,很有气势。

    “是死是活,今日便是关键。”刘瑾徐徐而言,“我等须齐心协力。仅有外朝之言,我等无需担心。仅有司礼之言,我等亦无需担心。而内外勾结,合伙谋算我们,就不难不担心。我昨日还在观望,今日则看清楚了,内外勾结之事已成。我不食人,人必杀我。万岁爷可以拖一日、二日,不可能拖三日。我等不趁万岁爷尚未下决心之机,有所动作,悔之晚矣!”

    “依刘哥所言,我等该如何动作?”张永问。

    “一字足矣。”刘瑾胸有成竹,翘起一根手指。

    “哪一个字?”众人忙问。

    “哭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哭?”众人又问。

    “不错!只要哭。尔等只要哭到火候,话由我来说。”刘瑾的安排就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对于太监来说,哭是他们最擅长的。没事的时候也会哭几声,以解郁闷。刘瑾需要他们哭,那是绝对不会耽误事的。

    御书房里,八个人围成半圆,齐刷刷的跪倒在皇帝面前,放声痛哭。朱厚照知道哭声中包含着委屈,畏惧和乞求,心中早就有了主张,一直派人默默观察他们表现的朱厚照心中有数,这刘瑾果然是个人物,把自己琢磨的够透彻。

    朱厚照将计就计,于是倾情陪他们演出。他装做茫然无措,说不出话来的样子。皇帝不说话,就加倍努力的哭。那哭声如泣如诉如悲鸣。凄凄惨惨,情真意切,惊魂动魄。

    看到火候够了,朱厚照终于开了口:“好了吧。”

    其他人用余光瞥了瞥刘瑾,见他没有表示,并继续往下哭。

    皇帝又说道:“尔等再哭下去,朕也要哭了!”

    刘瑾突然把头磕得砰砰作响,其他的人哭声渐渐由强至弱,最后停止。

    “若非万岁爷的恩典,奴才们都已粉身碎骨了。”刘瑾边磕头边说,“谢爷的再生之德。”

    “谢爷的再生之德。”众人齐声说。

    “尔等把朕哭糊涂了,也把朕说糊涂了。”皇帝恢复了常态,问:“说说看,哪个要尔等粉身碎骨?”

    “萧敬、李荣、范亨!”刘瑾回答。

    “他们要害尔等,朕为何不知?”朱厚照装糊涂。

    “不是萧敬要万岁爷将奴才明正典刑吗?”

    “那是外朝的言语。”

    “也可知道萧敬在内阁与阁老们说了些什么?”

    “几时?”

    “就在昨日。”

    “昨日?”皇帝摇摇头,“昨日朕只是派了李荣、陈宽去内阁议事,朕知道萧敬持议偏颇,对尔等成见最深,所以没派他去。”

    “但他在李荣、陈宽之前先去了内阁。”

    “有这种事。”朱厚照装腔作势。

    “奴才不敢妄言。”刘瑾年年叩首。

    “此事奴才等皆知。”其他七人也连连叩首。

    “哦!竟有此事。那么,他去内阁说了些什么?尔等也知道了。”朱厚照问,“说来听听。”

    “回爷的话。萧敬对阁老们说:刘瑾等人进狗马鹰犬,蛊惑圣上,不置重典,不能警戒他人,这不是要治奴才们于死地吗?”

    “朕已经说过,不忍置尔等于法。外朝为何还不甘休?”朱厚照装做不解。

    “这正是奴才们为万岁爷担心之处。”刘瑾早就想好了要如何做一番剖析,才能让皇帝动心,“万岁爷请想,如果萧敬诈称奉旨到阁,诈称万岁爷要重惩奴才等,内阁因而拥戴。那么,一旦圣意宣示,外朝大臣们应该省悟才是。

    而今外朝对圣意置若罔闻,正说明萧敬对私去内阁,私意嘱托之事直言不讳,大臣们又欣然领受,试问?这萧敬心中还有万岁爷吗?大臣们视万岁爷视萧敬孰重孰轻?奴才们死不足惜,只怕宫中从此无宁日了!”

    “刘瑾,你不必这般理论。朕不会让人杀尔等,有人提议将尔等贬去南京,朕曾动过心思,那是想让尔等暂避风头。其实,朕与尔等朝夕相处,又如何忍心一日分离?既然萧敬要杀尔等,那好,贬谪南京之事也不必考虑了。”

    “万岁爷!何不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。”刘瑾乘胜追击。

    “你是说……”朱厚照装模作样,心中暗想,这老小子果然手段狠辣!

    “谁要杀奴才们,万岁爷就杀谁。谁要把奴才们贬去南京,万岁爷便将谁贬去南京。”

    刘瑾这摆明了是要杀萧敬,朱厚照忍不住打了个冷战。这老小子真够狠。毕竟是个三朝老人,杀了萧敬,也于心不忍,正如刘瑾等人于心不忍一样。

    “杀萧公公,定何罪名。”朱厚照缓缓问道。

    “私自交结外朝大臣。”

    朱厚照摇头。

    “那么,讪滂圣上?”

    朱厚照仍然摇头:“不是罪不当诛,是朕不忍心杀他。”

    皇帝此刻流露出来的怜惜之情,给刘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刘瑾暗忖:皇帝太念旧了。这个萧敬,一定得死!否则将来是个隐患。即使杀不了他,最起码也绝不能让他再留在大内。心中盘算着,脸上却是极其恭敬的表情,是否对圣意绝无歧见。

    见火候已经到了,朱厚照摆摆手,吩咐道:“尔等下去吧,朕自有处置。”

    “奴才告退。”

    刘瑾领着众人退出了乾清宫的御书房,和刚才来时如丧家之犬一样不同,现在这八个人脸上都是意气风发,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。

    而此刻,已是三更天,新的一天即将来临。刘瑾相信,明天将是一个好日子。
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