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章伊比利亚羡东风-《大明皇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每到夜晚时,河边更常有“文艺青年”吟诗奏乐。生活在登莱的克鲁士有时候也常带着乐器跑去河边凑热闹,跟新认识的登莱青年们合奏一曲,场景其乐融融。

    何止是克鲁士见到的登莱如此,同样是齐王封地的特林城,更在奴尔干的城镇里,看到了明朝城市里宽到“十五骑可以并行”的街道,还有绿树成荫的城市。

    这些城市不但卫生清洁特别好,而且还有叫这位葡萄牙人连呼不可思议的“养济院”,可以收留乞丐和残障人士,还有“充足的大米供应”。市面上猪羊鱼肉的价格都很便宜,花一点钱就可以吃到丰盛的宴席。如此国度,简直是“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”。

    与热闹城市生活对应的,就是大明帝国的乡村。克鲁士当初刚刚踏上这片土地,最震撼的就是明朝的农村,到处是阡陌纵横,扑面而来的绿油油农田。

    而在同时期的欧洲,郊区还常见各种荒地野地,而在他造访的山东地区,以克鲁士的话说“耕地差不多全开垦出来”,而且粮食蔬菜水果都非常丰富。

    克鲁士更为明朝农村的强大技术折服:登莱当地的筒装大水车,轻松就灌溉大片良田,连山顶上的农田也能灌溉到。简直是“物产丰富而人口众多。”

    这样的富庶水准,作为欧洲小贵族的克鲁士心悦诚服的认输:仅仅是一个山东,农业产量远超过葡萄牙和西班牙总和,他在书中描这样的乡村“整个看来象一座大花园,并有无可形容的宁静与安详。”

    克鲁士书中自诩他在观察明朝时,各个细节都不放过,就是为评估大明王朝的国家实力。于是稍不留神,这位令人尊敬的教授就被“大明制造”惊一下。

    在登莱生活了三年的克鲁士,平日闲来逛街时,就常被登莱店铺里的手工业品惊到:中国的金银铜铁器皿,样样都别致耐用,比如各种箱子,都是颜色精美性能独特。中国人的制造水平,简直是“精湛技艺,巧夺天工。”

    同样把克鲁士惊到的还有青岛港的船舶,各种大小帆船,全都让他大开眼界。他甚至在书中还夸张地做了一个比喻:大明能够“用船在中国和马六甲之间搭起一座桥梁”。

    如果说这强大的造船业,还只缩影了民用船舶,那么克鲁士更记录了明朝战舰的风采:“他们为打造而制造大而坚实的船”。明朝的火炮水平也是“比我们的好得大多,威力惊人!”

    但克鲁士书中描述最震惊欧洲人的,还是明朝的城市建筑。他在书中形容说,明朝城市的道路又宽又直,整个国家的道路四通八达,那真是“世界上最好的公路”。

    更震撼的却是明朝的桥,那些在中国人眼里不稀奇的石桥拱桥,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,就是不可思议的工程。比如登茱城里那些铺着长石板的巨型桥梁,叫克鲁士惊呼“靠人力似乎难以架在桥上。

    惊呼完后,更是服了气:“他们(明朝人)可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建筑来。”克鲁士书中描述,明朝人很聪明,“在任何事情上只用巧劲,不用蛮力。”而且非常勤快:“这个国家中懒人受憎恶,被人嫌弃。”

    克鲁士在书中描述他眼里的明朝人,更是非常健康:“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体质,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”。生活更是考究,尤其注重公共卫生:“他们第一是极其整洁,不止在房屋里,也在街上。”

    明朝的军队呢?这就不是克鲁士一个人的看法了,葡萄牙人跟大明军队交过手的人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说:”我们在大明军队面前,跟非洲那些土著、南美的印第安人在我们面前没有任何区别。欧洲人,看在上帝的份上,永远不要和大明为敌。”

    很多葡萄牙人在战场上,看到过明军整齐划一的战阵,熟练的操练动作,犀利的武器,以至于这位教授在书中明确指出:”如果大明帝国愿意,只要派出一支舰队,就可以横扫整个欧洲。感谢上帝,他们的疆域足够辽阔,人民足够富足,那里的人民热爱和平,没有太多的扩张欲望。“

    以上种种描述出来的明国人形象,也就成就了克鲁士书中那句影响欧洲几百年“中国热”的感叹:“以上帝的名义起誓,我不得不承认整个欧洲的愚昧和落后。大明人的智识与能力,真是太高太大了。”

    自从克鲁士教授的书籍热销后,这个在他眼里那个无比惊艳的大明帝国,成为了欧洲人向往的天堂。可以说从此以后,大明帝国成为欧洲人谋求自身发展的一个远方的他乡,成为一个欧洲体系外可作为论据引用的榜样。

    这就是朱厚炜派出克鲁士最大的目的,那就是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塑造大明帝国不可战胜的形象,为将来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。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一定要依赖于战争,输出文化也是一种手段。肉体上的征服只是最低的一个层次,精神上的征服才是至高的境界。

    克鲁士奉命从大明带回了大批翻译过的书籍,主要是四书五经,儒家历代的著作,放在后世简直可以办一家孔子学院了,朱厚炜让欧洲人从这个时代起,开始接触儒家文化,看看能不能在欧洲圈一二脑残粉。反正成本也不高,试一试又不会怀孕。

    欧洲现在还处于文艺复兴之前,科技方面的书籍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要保密的,朱厚炜要掌握住时机,让大明迅速发展起来,提前开始工业革命。可以预见到,未来西方只能向着东方仰视,让这些欧洲人明白,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永远无法超越的存在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1513年五月的一个黄昏,一辆马车载着克鲁士教授来到了塞戈维亚城堡,斐迪南二世邀请他参加今晚在这里举行的宫廷晚宴。

    塞哥维亚城堡位于塞哥维亚城西端,城堡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当时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尔(Castile)的要冲上,临崖而建的塞哥维亚城堡,因战略考虑,拥有绝佳的视野,入口还有十多公尺深的护城河,以防范敌人攻入城中。

    要了解欧洲,不得不提斐迪南二世刚刚去世几年的妻子伊莎贝拉女王,这个女人就是个传奇,甚至可以称为欧洲之母。在原时空,她和她的子孙后代一直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格局。

    伊莎贝拉于1451年出生于卡斯提尔王国(后世西班牙的一部分)的牧歌镇。她小时候受过严格的宗教训练,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教徒。她的同父异母长兄恩里克四世从1454年到1474年死去时一直就任卡斯提尔国王。

    那时候西班牙尚未统一,主要分为几个王国:卡斯提尔、阿拉贡、格拉那达、纳瓦拉等。卡斯提尔的面积最大,阿拉贡位于后世西班牙东北部,格拉那达位于南部,纳瓦拉在北方。

    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末期,伊莎贝拉是继承卡斯提尔王位的候选人,又是欧洲最富有的女子,因此许多王子都向她求爱。她的同父异母兄长恩里克四世希望她嫁给葡萄牙国王。

    但是1469年年满十八岁的伊莎贝拉逃出家门,不顾恩里克国王的反对,与阿拉贡王位的继承人斐迪南结了婚。伊莎贝拉这一违命举动激怒了恩里克,他于是便指定他的女儿胡安娜为他的继承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