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三章汪直的前世今生-《大明皇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也就是这一年,汪直抵达日本的五岛群岛中的福江岛,结识了当地的小领主宇久盛定,并受到他的欢迎。汪直受到宇久盛定的引荐,并接受日本大名松浦兴信的邀约,以九州外海属于肥前国的平户岛(属今长崎县)并以日本肥前国的松浦津为基地,从事海上贸易。

    松浦氏为其盖造住宅,并招他为妹婿,此后汪直便长期居住于此。根据王阳明刚刚发过来的电报上描述:平户的松浦家族是最早加入明联邦的大名,是这瀛洲列岛上最积极靠拢大明的大名,可以说是瀛洲总督府最早的拥簇之一。

    自古以来,平户就扮演着日本与外来文化交流的门户,但这门户却不一定平静。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,引发许多风起云涌、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。

    九世纪初,弘法大师空海以及众多“遣唐使”就是由平户附近出海远赴唐朝都城长安,掀起日本的仿唐风潮。十世纪后此区域由与日本天皇有血源关系的松浦家族统治。十一世纪荣西法师由此东渡中国,将禅宗佛教传入日本。

    十三世纪,元世祖忽必烈两次挥军攻打日本,侵略了松浦家族的领地,松浦家借助“神风”与后来修筑的海滨防卫工事,两次击退了蒙古军队。为了报复元朝的侵略,松浦家族的武士集团开始对朝鲜半岛沿海进行掠夺。因他们来自平户藩掌控的三个岛,即:对马岛、壹岐岛、平户岛,所以被朝鲜官方称为“三岛倭寇”。

    在原时空,松浦家对朝鲜与中国沿海的侵扰逐渐演变为纯粹经济性的掠夺,对实施海禁的明朝中国沿海边防造成了颇大的威胁,中国因此沿用倭寇一词来称呼这股来自日本的外患。

    不过,在这个时空,由于武田信虎悍然发动侵朝战争,整个日本列岛被大明海军直接打回了原形,京都和东京被明军占领,倭皇也被公开审判,被王阳明以战犯的罪名判处了绞刑,其他的皇族成员不知道被流放到哪里去了。从此,日本列岛也成了大明的瀛洲。

    作为侵朝日军中的主要成员之一,松浦家族的平户藩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不小,不仅是损兵折将,损失了大量的水军,还丢掉了所辖地对马岛。松浦家与天皇一族有些血缘关系,再加上松浦氏是以肥前国南、北松浦郡为中心活跃的豪族,又拥有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的贸易港平户,而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。

    平户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,又富得流油,总会引来有心人的觊觎之心。也正是此,松浦家一直受到临近的有马、大村、龙造寺家几位大名的垂涎。如今倭皇没了,日本列岛大乱,各大名之间相互攻伐愈发的厉害。相邻的这三位大名也蠢蠢欲动,不定什么时候就杀了过来。平户藩本来就实力大损,已经是人心惶惶,朝不保夕了。

    面对如此的内忧外患,为了自保,松浦兴信干脆一咬牙,直接跑到京都,找到瀛洲总督王阳明表示跪舔臣服。为了表示诚意,他还派出松浦藩的武士加入明军,当起了带路党。他积极参与平定瀛洲诸大名的反叛,立下了不少功劳。

    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,他上书王阳明,恳请大明总督府在平户驻军,他还表示愿意承担了大明驻军的费用。王阳明因此对松浦兴信颇为器重,很爽快的答应了松浦兴信的请求。对于主动贴上来的人,王阳明还是很大方的。

    瀛洲总督府不仅在平户设了一个百户所,还在海贸上也给了平户不少方便,还为平户藩办理了总督府颁发的海贸执照,平户重新成为瀛洲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。

    松浦兴信此举一举两得,有了大明的驻军在,就可以震慑住有马、大村、龙造寺家几位临近的大名,让这些家伙不敢对他轻举妄动;同时,平户成为贸易港后,光凭收税,松浦家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。日子比过去更好。汪直成为平户藩大名的妹婿后,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。

    从正德十五年开始,汪直便以平户为基地,从事日本——中国——东南亚的海上贸易,迅速因暴利成为富商巨贾,也使平户摇身一变成了瀛洲对外贸易的重镇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此刻已是深夜,虽然还在下雨,但海面上已经平静了很多,金州号也重新升帆,调整航向,根据测量定位,金州号已经偏离航道有三百多海里之远,已经不在前往瀛洲的太平洋暖流的范围。

    船长室里灯火通明,朱厚炜放下刚收到的王阳明回电,心中感慨万分。不过他非常疑惑,汪直和松浦家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?这里离南美只有十几天的航程了,难道他们想去南美,那他们的海图是从哪里来的呢?又如何导航的呢?要知道这几样技术,都是大明帝国最高的机密,康管的很严。他们绝不可能获得这些技术。即使他们得到这些技术,也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,这需要高中以上的数学知识。难道是偶尔出现在这里的吗?那也太巧合了。

    朱厚炜百思不得其解,他从床上坐了起来,又仔细的看了一下瀛洲和南洋锦衣卫发来的报告,看完报告,他倒吸一口凉气。这家公司发展的太快了,最然他吃惊的是,根据纳税记录,这家公司的香料贸易额竟然占据了这两年香料群岛产量的两成。

    一家民间成立的贸易公司,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,这实在超乎他的想象。要知道,为了保持香料价格的稳定,南洋总督府对各经销商是有配额的,不可能随便出货。五年前还名不见经传,现在竟然成了南洋乃至日本都数得上的大公司,实在是有些不正常。

    翻阅着连夜发过来一份份资料,其中一份五峰海贸公司在工商局登记的股东名单引起了他的注意。一个个看下来,最终,他的目光停留在徐惟学的名字上面,另一个股东李鹤也引起了他的注意,因为这个人登记的祖籍竟然是奴尔干都司,这尼玛太扯了!

    第二天凌晨,电讯官被叫到了船长室,朱厚炜递过去两份密电,命令道:“即刻发电,命令瀛洲和南洋锦衣卫镇抚司,调查这家公司和这份名单,我需要他们这几年活动的轨迹,贸易中的细节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电讯官敬了个军礼,转身离开了船长室。朱厚炜看着舷窗外的大海,陷入了沉思。他意识到资本是逐利的,这些年自己太难了,忽视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,但愿亡羊补牢,犹为未晚吧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正德十七年四月,椰城。

    大管家焦安刚走出总督府的大门,一直等候在门房的邹师爷忙凑过来,附在他的耳边低声说道:“东翁,有个人想见您。”

    刚跟自家少爷焦黄中交接完这个月橡胶厂的收成,焦安的心情不错。随口问道:“什么人?”

    “从南京里来的,他不肯讲出姓名来历,看样子却有一些来头。”邹师爷小心翼翼的答道。

    “哦,有这种事!“焦安眉毛挑了挑,追问道,”人在那儿?”

    “他就住在扬州会馆。这位客人说,在哪儿相见都行,由东翁您定地方。”

    扬州会馆是椰城中最好的旅店,住店的客人都是腰缠万贯的商贾。会馆离这儿只隔了半条街,走过去也用不了片刻工夫。自从和李文昌搭上线,这一年多来,托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,收益也越来越好。既然这人是李文昌介绍的,肯定是大买卖。

    焦安已经有些心动。他打算前往拜访那位神秘人物,又怕上当,便问邹师爷:“你从哪儿看出那人有些来头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