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二章十分做作怀谨慎-《大明皇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中国自古西北祸乱,至唐末五代十国大乱,西北作为最早的一个地区诸民族气力已竭,不再是边疆征战的重心,重心已经由西北转移至华北、东北,故而重视度下降。这个原因有一定道理,但是还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。

    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一百多年间,宏伟壮丽的长安城便遭到多次破坏,到了唐末,长安城及关中地区久经战乱,这种破坏变得更加严重。先是黄巢占领长安后,曾放火焚烧宫室,后来各路军阀混战,对长安城的破坏尤为严重。

    而公元九零四年,军阀朱全忠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,对长安城进行了更为彻底破坏。经过这次浩劫,宏伟的长安城被毁灭了。一代名城,化为灰烬,关中地区也遭受了巨大的创伤,到处都是残破的景象。

    朱厚炜还有一个最大的反对理由就是生态破坏。关中地区本来是生态环境优美的天府之国,八水绕长安,使其成为最适宜建都的地方。然而隋唐两代三百余年间,关中地区的人口大量增加,黄土高原开发过度,森林急剧消失,天然植被大量减少,水土流失严重,土壤肥力下降,导致环境污染,水旱灾害不断出现,所有这些,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,而唐末以来的战乱对关中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剧烈。

    朱厚炜最后总结说:经过长期的战乱,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,长安已经无法承载作为首都带来的环境压力了。朱厚炜的反对让雄心勃勃的正德皇帝有些失望,长安他曾经去过两次,对那里他还是挺喜欢的,不过朱厚炜的话又确实句句在理,他也无从反驳。

    送走了有些失望的王畿,齐王返回后院的时候,发现正德皇帝坐在院子中间一张靠椅上,抬着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出神。朱厚炜噗嗤一笑,调侃道:“大哥,还在想您千古一帝的事啊!”

    “朕觉得长安挺好的,”正德皇帝不好意思的挠挠头,又说道,“这个王畿虽然故作大言,但是肚子里还是有点货的,让他赋闲在家不太合适,朝廷应该重新启用他。”

    朱厚炜却摇摇头,答道:“我倒不这么认为,我承认他确实有才华,但这种人绝对不能放进朝堂,否则后果难以预料。”

    “哦!此话怎讲?”正德问道。

    “大哥,这个人的思想很危险,他太崇尚自由了!换句话说,他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,做什么都追求绝对的自由,比如他在苏州任职时,就公开宣称朝廷不应该过分的干预商业和经济,要让商品经济自由发展。他还认为朝廷控制盐铁和重工业是一种错误,应该引入民间资本发展。他认为这样会发展的更好,这种思想很危险,也代表了现在一部分壮大起来的商人和工厂主心中的想法。资本是逐利的,一旦这个国家被资本控制了经济命脉,我敢肯定大明帝国就是资本说了算。大哥,你想想看,那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?就会和当年的盐政改革前一样,私盐泛滥,吏治更加的腐败。国将不国啊!”

    正德皇帝想想以前盐政时的情形,忍不住打了个寒颤,他可不想回到那种屌丝的日子。想想还有些不甘心,他又问:“那他今日谏言迁都长安,是何用意?”

    “其情可悯,其心可诛!”朱厚炜毫不客气的说道,“如果我没猜错的话,现在江南地区已经开始有了这种自由经济的思潮,这个王畿正点这种思潮的鼓吹者,他现在是在付诸于行动,想创造他所想要的环境。他以为,朝廷如果真把首都搬到长安,江南从此山高皇帝远,不会像现在管的这么紧了,实现他们所谓经济上发展的自由。哼,真是好算计!根本是在做梦。以后的交通只会越来越发达,即使首都搬到了长安,这帮人也翻不了天!”

    正德皇帝疑惑的打量着朱厚炜,不解的问道:“如果真像你猜测的那样,这王畿就是欺君,论罪当斩!可我怎么感觉你并没有生气,并没太在意。”

    “大哥啊!咱们不能因言就治罪,而且他还打着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。”朱厚炜苦笑了一笑,说:“大哥,杀是没有用的!只要我们继续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,这种人会层出不穷的,资本发展到一定的程度,这些资本家就会有了政治上的追求,这是必然的规律。杀了一个王畿,将会出现更多的王畿,强行打压是不成的。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,那么引起的就是天下大乱,甚至是一场革命!”

    “啥?革……革命!“正德皇帝顿时大怒,问:”谁革谁的命?难道他们还想造反不成?”

    “大哥,你别生气。目前倒不会,将来就不好说了!我说的是一两百年以后,只要大明继续这样发展下去,肯定会有这么一天的!”朱厚炜认真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明白啦!”正德皇帝若有所悟,他看向朱厚炜,问,“怪不得这些年来,你一直在搞体制改革,又在大力发展所谓国营企业,原来如此,你是在未雨绸缪,在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吗?我记得政治经济学好像是这样写的。“

    “呵呵,果然瞒不住大哥。”朱厚炜微微一笑,解释道,“其实搞政治并不是我的强项,但在这个世界,想要发展经济,论道做买卖,小弟从不怵谁!既然资本家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,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到威胁,那就应该做这世上最大的资本家。所以我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发展国营企业,这些企业就是我们最大的本钱。“

    朱厚炜手一挥,充满的自信的继续说道:”我们有大笔的资金,又拥有最完善的金融系统,而且控制看这个国家的资源,如果还斗不过他们这些资本家,那小弟就白穿……咳咳,混了!“

    差点说漏了嘴,朱厚炜咳嗽两声掩饰了过去,继续说道,”我们通过发展大力国营企业,只要皇帝还能把握往国家的经济命脉,给这些资本家一定的自由度,还是可以的。这就像一个人两条腿走路,民营经济要发展,但国家的经济命脉必须控制在政府的手中。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,再适当的开放一部分这样的产业,引入竞争机制,完善制度。让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相互竞争,国营经济才更有活力。我们把这些人纳入到我们的体系中来,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。”

    正德皇帝想了想,摇摇头说道:“你说的这些我不是太懂,但我知道你这样做肯定不会错!可惜喽!长安的确是个好地方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也不是问题呀。我们可以把长安当做陪都来建设。“朱厚炜笑吟吟的说道,”其实今天王畿的话提醒了我,其实长安也有优势的,它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,联系着整个中亚和西亚地区,这可以让我们大做文章的。我们有铁路这种利器,如果联通了中亚和西亚,长安发展的前景不一定比江南和沿海差。嗯,是应该平衡一下发展了,把长安提升到南京一样的地位,让两地竞争,其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。”

    正德皇帝一听,兴奋起来,“这个主意,朕举双手赞成,要不然就在长安附近帮朕选一处龙穴,将来朕百年以后就埋在那里,不然唐太宗专美于前,可惜这要花费多少钱啊?内阁和户部肯定不会同意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