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四章运筹荡涤放情志-《大明皇弟》
第(3/3)页
“呵呵,大哥,这你完全没必要担心,这还远远不够。“朱厚炜笑着答道,”且不说您打下来的新地盘建设需要大量钢铁,就是奴尔干地区和东北三省一年的用铁量也远远不够,在沈阳,我们皇家远东北钢铁集团在鞍山分部,也正在建设一座大型的联合高炉冶炼厂,规模和这个一样大小,钢铁在咱大明是怎么用都不够滴!“
朱厚炜说到这,他从公文夹拿出一张大明北部的地图,指着上面的铁路线说道:”小弟不是说过嘛,道路是国家的锁链,想把铁路铺满整个大明,没有五十年根本不能实现,你瞧瞧东北和奴尔干现在多方便,主要的城市都通上了火车,从北京出发,您可以一路朝东北向跑到赤塔和贝尔加湖。您瞧,南方那里还有多少地方还没有铁路呢?还有这里,通往缅甸沙廉港的铁路已经开工十二年了,至今还没有通车,这点钢铁哪够用啊!”
“哎呦!你还别说,真这么回事。不过我看钢铁不缺,好像缺的是铁路工人吧?”正德皇帝看着地图,也不经感慨,“可惜没有这么多劳力呀!那些东南亚的劳工不行啊,工作效率太低。日本和朝鲜的劳工倒是不错,可惜出来务工的人数少了点。老二,你说朕要不要去一下这两个地方,许点什么好处,让那些当权者多派一点劳工出来务工,工钱可以提高一些嘛!给工人的待遇也好一些。哎,朕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够乘坐着火车,从北京就可以去大明的任何一个地方巡视。那可比秦始皇威风多了!”
“皇上的话倒是个办法,让朝鲜王和瀛洲各大名向大明大量输出劳工,弥补我们劳动力的不足。“朱厚炜一边嘀咕,一边思索,”嗯,其实我们可以把美洲一些地方分封给那些日本大名和朝鲜王。说实话,自从朱载祺开发墨西哥和北美后,我们再也吃不下来了,地方实在太大了。臣弟想便宜了欧洲人,还不如便宜咱东亚,尤其是中华文明圈的。南美洲和中美洲就不错,让日本人和朝鲜人和欧洲去争夺那些殖民地,我们做他们坚强的后盾,提供后勤支援。日本人和朝鲜人获得了这些地方,肯定需要开发,这样我们皇家工商银行可以提供给他们贷款嘛,让他们用贷款购买我们的物资。这样即可以拉动国内经济,而且是一笔长期的买卖,他们可以用劳工或者开发出来的矿产以及各种原材料来还货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。
说到这,朱厚炜一拍大腿,猛的夸赞:”皇上,您的这个主意真不错!简直是天才的想法。您看,要不然咱走一趟朝鲜和瀛洲,咱们做出一个亲善的姿态来。军机处宣传司在这两个地方也要大力宣传一下,不管是瀛洲和朝鲜,世界这么大!咱们大明不吃独食,也搞利益均沾。“
顿了顿,朱厚炜奸笑道:”皇上您看!咱们的铁甲舰已经开始成熟了,只是造价有些高啊!我看那些老式的帆船可以逐步淘汰,咱们也不浪费,翻新一下按成本价卖给这两个地方,连同武器在内,咱们打包销售。没有钱没关系,从贷款里面扣嘛!这样咱们也就逐步完成了海军的更新换代。”
正德皇帝被朱厚炜忽悠的找不到北,还真把这主意当做自己的了!听他说完脸上已经笑开了花,他连连点头,激动的说:“不错不错!朕正好没事,这两年憋坏了,朕也很想出去走走。老二!你看不如这样,干脆朕连东南亚都去走访一遍。看看还有哪些藩篱还有这个意愿,咱们都一起叫上,共同开发美洲,扩大亚洲人在这个地球上的生存空间,亚洲共荣嘛!”
“呃!也好也好!皇上您别急,先让军机处先拿出个方案来,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啊!”朱厚炜憋住笑连连点头。刚才他差点笑出声来,这句话让他想起了后世的小日本曾经喊出来过的“东亚共荣”,正德皇帝直接把它扩大到亚洲共荣了,气魄比倭人高了不止一个档次。
“咦!那边是什么工厂?”
正德皇帝忽然指着对面的大片厂房问道:“吴县令,你这一大片厂房是生产什么的?带朕去看看!”
“是!皇上,“吴一凡赶紧答应道,他介绍说,”这一片厂房是刚刚完工的东北重型机械厂和柴油机厂,目前还没有正式投产,只是在试生产阶段。这些厂主要以生产十五马力四轮拖拉机和五十五马力履带式拖拉机。现在咱们大明北方的土地太多了,用人力牲口根本耕作不过来,只有推广使用大马力的农耕机械才行。经过科学院的研究,这两种农业设备越来越成熟,五年前,已经在东北开始大批量的投入使用。所以咱们东北的粮食产量这几年已经赶上了南方,也成为了我大明的粮食基地。”
拖拉机厂的厂长,正德皇帝认识,正是朱厚炜的学生张裁缝的那个小儿子张江波,说实话,这家伙简直是个机械天才,朱厚炜都自愧不如。最新式的汽油发动机就是他率领的团队攻关攻下来的,如今他调到这边动力研究所当了所长,同时兼任重型机械厂的厂长。
张江波见到皇上和齐王立刻迎了过来,叩拜后,他一点也不见外,兴奋道:“微臣知道皇上和殿下都来了,就一直在厂门口等,可把皇上您盼来啦!”
“嗯,不错不错。小裁缝现在也担当大任了!”正德皇帝也算是看着他长大的,对这小子印象不错,拍拍他的肩膀戏谑道,“张家的小裁缝,如今也是五品官了,咱们也别废话,别扯没用的了,齐王总说你是个机械天才,也别藏着掖着了,让朕看看你发明的宝贝,再给朕讲讲工厂生产情况。”
“微臣愿为皇上效命,请随我来……!“张江波性格比较活跃,开玩笑的说道,”皇上,您现在看到的是微臣改进的十五马力单缸两冲程柴油机生产线,这种柴油动机将装载在四轮拖拉机上,采用曲轴传动,这种动机的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廉,生产工序简便,易于维修,低传动性能好。现在共有五条生产线正在安装,我们采用了齐王殿下发明的流水生产方式,一旦正式投产,如果全力生产年产量达到五万台。”
“这还远远不够啊!”朱厚炜拍拍张江波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,“我们大明帝国地大物博,目前有两亿两千多万农民还在靠天吃饭,他们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是个无底洞。张厂长,你还要努力啊!你这才五万台柴油机差得太远了。”
正德皇帝也说道:“不错,这个产量的确不够。朕前两天在沈阳看了几个大型农场,这玩意儿实在太好使了,三四百个农民就可以管理两三万亩土地,太省事了!你们要多生产这些农机,满足老百姓的需求。农民买不起,咱们朝廷就给予农机贷款,不要利息,分五年还贷,这样农民都买得起。天大地大,吃饭最大!只要有饭吃,这大明的天下就不会乱,乱也乱不到哪里去。记住,咱们大明现在人口已经接近三亿,再过二十年,恐怕人口会要翻一番。所以无论什么时候,吃饭都是大问题!有了这个农业神器,再加上这辽阔的土地,咱们的老百姓就饿不着。”
“皇上圣明!”
朱厚炜真心实意来了这么一句。正德皇帝刚才这番话,让朱厚炜刮目相看,正德实在聪明得紧!刚刚自己说向日本和朝鲜发放贷款购买国内产品,拉动经济。这家伙举一反三,连农机补贴的办法都想出来了,谁说古人没有智慧?人家只是见识没这么多罢了。
张江波跪下恭恭敬敬的行了个大礼:“皇上,臣一定谨记您的教诲。您请放心!等明年咱们远东钢铁集团公司设在沈阳、海参崴私庙街新工厂完成扩建后,这种十五马力的柴油机,预计产量将会到到二十万台。”
“好,有志气!“正德皇帝亲手扶起张江波说:”张爱卿,你现在就招工培训,朕让皇家工商银行全力支持你!以后咱们产量要在翻几番,咱们大明这么大一个帝国,一年至少要百万辆产量才能满足需求。这种发动机非常实用,价格也不算太高。朕看再过二十年也不过时嘛。走,再带朕看看别的!”
张江波顺势起身一引,说:“皇上,请您随微臣来!”
(未完待续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