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三章各随缘分别天涯(二)-《大明皇弟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荒唐!“吴道南语气严厉地说道,”从五月份开始,已经过去三个月了,孕妇连续被杀,如今扬州城人心惶惶,人人自危。难道你这个专管刑侦的指挥同知对此案一点眉目都没有?”

    “回大人,实不相瞒。“李同知突然想起了那游方的郎中,硬着头皮说道,”卑职也不是一点眉目也没有,嫌疑人还是有一个的……不过,其实也还算不得嫌疑人,就是稍微有点可疑,卑职正在核实……”

    “李同知,你这吞吞吐吐,语无伦次的到底在说些什么啊!”吴道南不满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卑职……”李同知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。

    吴道南追问道:“你既然有了嫌疑人,那他有没有作案时间,有没有作案可能,你一一核实不就行了,有那么难吗?”

    “情况是这样的,“李同知小心翼翼的解释说,”昨夜,城内黄家举报有妖人,乃一外乡之人,似乎剃度过,看着似僧非僧,似俗非俗,自称是郎中,会治病,不要诊金偏要缠着给黄家的儿媳妇治病,只因那黄家的儿媳妇是个孕妇。故,黄家就起了疑心,特来告诉,所以卑职连夜行动就把那可疑之人给抓了起来。”

    “噢,那此人呢?”吴道南问。

    李同知答:“卑职先把他关在牢房里了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外乡人,就因为头发剃了,自称会行医,就把人给抓了,这有点草率了吧?今日黄府说他是妖人,你就抓,那黄府明日说其他人是妖人,你也都去抓来。说哪个有罪,总得拿出点凭据,光靠臆断,那就是空口污蔑了。而被污蔑的人还得为此坐牢,自证清白,如此有失公道!当然,那自称郎中的人治病不要诊金也是怪异。你对此人调查了没?”

    “卑职连夜进行调查,首先请了城内的名医施大夫对这怪人开的药方进行评判。”李同知赶紧回答。

    吴道南问:“嗯,如何?”

    李同知答:“施大夫说,此人开的药方毫无章法。”

    “被你如此一说,倒也真有些问题,此人开的药方呢?本官略懂医术,也想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在里面案上放着呢,大人请随我来。”

    两个人正准备往外走,这时背后传来一个声音:“两位大人谈论的案子还和药方有关,能让在下也一起看看吗?”不知道什么时候,一个面白,短须,身材清癯的中年男子驻足停留在两人身边。

    “这位是……?”吴道南从来没见过此人,有些许疑惑。

    “噢……“李同知赶紧介绍,”原来是袁秘书,吴大人,这位袁秘书是知府衙门的秘书。也是扬州本地了不起的大夫。”

    “李大人谬赞,愧不敢当。在下姓袁名班,字体庵,现任杨州知府衙门秘书。”袁班抱拳行礼。

    “既然袁秘书医术高明,那不妨一起去参详一番吧。”吴道南道。

    “多谢,多谢。”袁班作揖道。

    不多久,喻嘉言的三张处方都在李同知的书案上放着,上面压着一个汉白玉的镇纸。

    “旋覆花、半夏、人参……”吴道南念念有词,一边分析道,“看上去,这是一剂降气的方药吧?”

    “嗯,吴大人说的对。“袁班点点头,说道,”这副方子降逆、化痰、益气、和胃的方药,只恐那病人身体甚虚,开方之人将旋覆代赭石汤进行了巧妙的改动。”

    “袁秘书,黄家那位病人乃是一位孕妇。”李同知补充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就对了,果然高明!“袁班赞叹不已,感慨地说道,”你们看看,开方之人思虑细致入微,诸药加减法度严谨,医理明晰,定是深谙医道之大医圣手啊!”

    “啊?”李同知顿时傻了眼,他嗫嚅道,“这……袁记室,昨日有位施大夫却说此方毫无章法……我该听谁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哎……李大人,听在下细细分解,其中道理一听便知。”袁班解释说。

    “愿闻其详。”李冋知拱手请教。

    “倘若,病人正气不亏,也非孕妇,那么如此改动也无必要。只因病人乃一孕妇,此方改动就显得极其高明,赭石重坠,干姜过于辛香,这两药都会伤及胎气,甚至发生胎死母危的后果,此中缘由开方之人已了然于心。故,将赤石脂替换赭石,以煨姜替代干姜,而煨姜温和,偏于中和止呕,用在此处甚是合适。该病人定是胃气伤,兼有痰饮,故,加了茯苓、白术、陈皮三药,独去掉了大枣一味,是增加益气健中,燥湿祛痰之功效,而防大枣甘甜助痰生湿。开此方之人不但医术高明,更可贵的是细致审慎,这绝对是位大医啊!”

    “听了袁秘书的分解,方知此方如此玄妙……”李同知心悦诚服。

    “李大人,看来你抓的那怪人还真是一个大夫。”吴道南道,又看了一眼药方,咦了一声,自言自语的说道,“咦,这次怎么看着这么眼熟?莫非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啧啧……”袁秘书啧啧称奇,插话道:“这人的字果真不错,一手齐王体已经炉火纯青,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呐……”

    “不好!难道是他?”吴道南一拍桌子,惊呼一声,“李同知,快带我们去看……”

    “谁呀?”李同知还有些懵逼。

    “快快快!先去牢房,等会儿再跟你解释。”

    李同知不敢怠慢,赶紧头前带路。于是,三人一前一后来到府衙大堂西南仪门外的南监。

    (未完待续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